两个聪明人话说到这个份上,已经不好再隐瞒什么了。{(<[<<
“我不在乎祖上是什么地位身份,被人追杀的日子可不好过。我一直追问我爹,想把家族的身世搞清楚,我爹呢,总是跟我讲现在还不是时候,将来会告诉我的。”况且叹口气道。
云丝丝想了想道:“也是,你还太小,你爹不可能告诉你这些,也是怕给你造成心理压力。”
“那你当初为什么肯帮我呢?”况且问道。
云丝丝笑道:“这话你不用问我,但凡吴中人士听说了这件事,都不会袖手旁观,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帮你。你知道我为什么这么恨南巧云吗?她若是在外乡干这一出也就罢了,偏巧是在苏州府。谁不知道建文帝陛下对天下人有恩,对江浙人恩情最大,尤其是咱们苏州府。这里的老百姓世世代代都不会,也不应该忘记这位明君。”
况且理解了,也许况家一直逃亡在外,反而对江浙尤其是苏州府的人对建文帝的感情陌生了。
元末争雄时,苏州府为张士诚死守,在诸雄中也是张士诚最为富有。攻下苏州后,朱元璋恨极了,就征收过度的租赋来惩罚苏州府的百姓,连带着整个江浙都划入“惩罚区”。
一般而言,惩罚性的措施只是一时的,过后就应该取消。可是朱元璋、朱棣父子两个就是有这个狠劲,将惩罚性措施变成了永久性的国策,而且留了遗诏:世世代代不许更改。
除了实行惩罚性的赋税政策,朱元璋还规定,江浙人不许当户部尚书。终明朝,只有崇祯末年重臣倪元璐当过户部尚书,算是特例。倪元璐也拿出太祖宝训来推辞,可是崇祯不许,坚持任命他当户部尚书。
崇祯困于天下财富耗竭,国库空虚,饿殍遍野,盗匪猖獗,实在无可奈何,只好任命重臣倪元璐,指望这位能臣变戏法想办法生出钱来。
倪元璐固然是名臣,更是明末著名书法家,道德文章艺术造诣可谓登峰造极,无一不精。但帝国大厦将倾,凭他一己之力根本无法挽救大明的颓势,最后也只能一死以谢天下。
况且想到建文帝,想到苏州税赋,就联想到倪元璐,忽然想:若是他自己处于倪元璐的地位又能如何?
其实也没办法,唯一能救急的只有打土豪分田地,重新分配天下财富,以使中央财政得到缓和。可是让一群既得利益者来推行此事,岂不是与虎谋皮,怎么可能产生效果?
崇祯也不是没想到,他穷极了,就跟宰相商量,没收所有富户的财产。宰相哭着告诉他:陛下,现在天下没造反的只有富户了。
这句话明明白白的道出了大明朝亡国的真正原因,国家到了只有富人不造反,穷人没法活的地步,不亡何待?
明朝不是亡***那区区五十万八旗骑兵,也不是亡于李自成、张献忠,而是亡于一群庞大的既得利益者——文官集团日积月累的腐蚀。从上到下把持朝政的正是这群官僚,崇祯已经完全被架空了。
建文帝即位后曾一度全面废除朱元璋对江浙实施的惩罚性政策,所以江浙人最先高喊建文帝圣明天子。可惜永乐篡位后,又全面改了回来,一切尊崇太祖既定政策。
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。
为朱棣夺取帝位的最大功臣道衍回到家乡探亲,看望自己的姐姐。而他姐姐拒绝见面,隔着窗户把这个身处高位的弟弟骂得狗血喷头。天下第一文臣道衍竟然被骂哭了。被姐姐骂醒后,他才知道自己固然信奉的是所谓天道,在举国百姓眼中,却是个国贼,连姐姐都对有他这样的弟弟感到耻辱。
道衍幡然醒悟之后,开始全力帮助建文帝逃亡。正是由于道衍的帮助,才使得建文帝转危为安,终生没有被朱棣派出的鹰犬嗅到踪迹。
天下的事往往就是这么诡异,这么前后相悖。
“南家不也是苏州府人吗?”况且问道。
“他们家是这两代才迁过来的,苏州府的人若干这事,不怕被人掘祖坟吗?所以你也不用可怜他们,南家触犯了苏州人最大的忌讳,遭遇任何惩罚都是活该。最可恨的是她还把我二哥牵扯进去了,若不是她怀着我云家的骨肉,云家多一刻钟都不会容下她。”丝丝说着,气得脸都紫了。
人都是有底线的,各地区的人底线或许不一样,但相同的是底线不可碰触。
不过呢,朱棣虽说得国不正,但治理国家的水平还是很高,所以百姓还是拥戴他的。这和百姓对建文帝陛下的深厚感情并不矛盾。
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,人民群众的胸怀也是宽广的。
洪武年间和永乐年间都算得上盛世,尤其是永乐年间七征安南、五征漠北,还重建了北京城,这三大工程比之隋炀帝造龙舟、开凿运河、征辽东丝毫不逊色,甚至犹有过之。但永乐却没有因此亡国,甚至连国家的元气都没有伤着,足以证明他具备坐天下的实力。
况且和云丝丝便说话边走出药房,云丝丝听说周鼎成在这里,就拉着况且一起来到周鼎成的房间。
“是云小姐啊,你怎么来了。”周鼎成只是招呼了一声,又低下头去琢磨他的画稿,眉头皱得老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