约莫过了小半个时辰,贾诩匆匆忙忙的进了长安王府,到了赵弘的书房前,轻声道:“微臣贾诩,拜见大王。”
赵弘赶忙打开房门迎了出来:“如果不是有要事,我也不敢夤夜劳动文和先生啊。”
贾诩道:“微臣是大王的属下,大王有召,微臣应当随时听召。”
赵弘道:“请先生屋里说话。”
赵弘引着贾诩进了书房,将诸葛亮从成都派人送来的书信给贾诩看。赵弘在将诸葛亮的书信递给贾诩的时候,触到了贾诩手,贾诩的手冰得犹如生铁一般。
赵弘道:“先生,你先烤一下火,取取暖再说吧。”
贾诩道:“多谢大王。微臣可一面烤火,一面看孔明的书信。”贾诩看过诸葛亮的书信之后,一把跪在赵弘的面前道:“请大王恕罪。”
赵弘一愣,问道:“先生,这……这是做什么?”
贾诩道:“请大王饶恕微臣抗命之罪。”
“抗命?”赵弘问道:“先生没有将我封存鱼鳞册的令旨传达下去吗?”
贾诩道:“禀报大王,微臣虽然传达了大王的令旨,但只是向益州传达了,关中、凉州和汉中尚未传达。”
赵弘听了贾诩的话又惊又喜,喜得自不用说,惊的是贾诩竟然没有将自己的令旨传达下去。对于一支军队,一个团体而言,服从号令是让事业成功的基本要求,虽然贾诩这一回这样做给赵弘减少了麻烦,但是这种气焰一旦被助长,那绝对不是好事。
贾诩最是善于揣摩人心,他当然猜透了赵弘的心思,道:“大王,前番微臣之所以没有对大王说得清楚,是因为当时大王正在气头上,并且在为王长子之事忧心,所以微臣就擅自做了主张,如果大王要处置微臣,微臣绝无怨言;如果大王饶恕了微臣的罪过,从今往后,微臣绝不敢再重蹈覆辙。”
赵弘将贾诩搀扶起来道:“先生此番是立了大功,哪有什么罪过,还望先生不要多虑。”赵弘想了想问道:“那先生怎么将封存鱼鳞册的令旨传达了益州呢?”
贾诩道:“益州刚刚施行了全面屯田,当地的世家大族并不服气,还在时时准备谋反,微臣将益州的鱼鳞册封存,就是在警告益州的世家大族,谁敢乱动,家破人亡,就在眼前。”
赵弘问道:“如果真的清查起来,牵连到了张任、杨怀等将,或者是牵连到了黄忠、姜傲和牛二蛋,那可不是好事啊。”
贾诩道:“大王放心,封存鱼鳞册,但不要清查田土,这就好比一柄剑悬在益州诸将的头上,也正好促使益州诸将尽心尽力的为我黄巾义军效力。”
赵弘沉吟道:“引而不发,也确实是一条妙计。那要不要给孔明去一封书信,让他依计而行。”
贾诩原本要说不用给诸葛亮去书信,如果诸葛亮连这些事都不能独自处理,那就不是诸葛亮了。但是转念一想,如果这样说了,只怕又引得赵弘生疑,于是道:“请大王降下令旨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