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21节(1 / 2)

策行三国 庄不周 3301 字 1个月前

杨修抬头看看天色,转身对贾诩拱拱手,又对其他人环揖一周,起身上了车。车门关闭,马车起动,随侍的骑士们纷纷跟着,护着马车渐行渐远,消失在官道翠柳之中。

贾诩蹙着眉,凝视着杨修消失的方向,良久,一声轻叹。

“回吧。”

随侍骑士刚要关上车门,姜叙赶了过来,拉着车门,笑道:“贾公,能否搭个车?”

贾诩看看姜叙,微微颌首。姜叙上了车,顺手带上车门,在贾诩对面坐定,打量了贾诩片刻。贾诩也不说话,敲了敲车壁,马车起动,车轮声、马蹄声掩盖了外面的声音。

“有什么话,你可以说了。”

姜叙不好意思的搓搓手。“贾公,不是我冒昧,实在是这杨长史走得太急,我们心里可都悬着呢。长安初定,不能再乱,你说这吴王换将究竟是什么意思?”

贾诩垂下眼皮。杨修刚走,麻烦就来了。关中推行士家制度几年,数万士卒掌握在这些凉州新贵和刘氏宗室手中,原本是天子制衡的手段,现在却成了关中隐患。因为刘氏宗室的制约,关中空有精兵数万,却只能看着鲁肃在河东立功,不能越黄河一步,大胜之后的鲁肃来到关中,必然要调关中的防务,将数万精兵纳入吴军的体制,姜叙等人担心失去兵权,连一刻都等不及。

“伯奕,你贵庚?”

姜叙笑笑。“贾公面前,如何敢称贵。叙今年三十有二。”

“三十二岁任九卿,伯奕当以为傲。我三十二岁因病返回凉州,在路上遇到劫匪,差点送了性命。”

姜叙尴尬的连连摇手。长安朝廷尚存时,他是执金吾,如今皇长子去了益州,关中朝廷已经消亡,三公九卿自然也都罢免了,他如今连正式的名分都没有,只是统领原执金吾的数百步骑,驻扎在昆明池附近,等待处置,不知道接下来会有什么安排,患得患失,连觉都睡不好。

“贾公,你就别拿我开玩笑了,我现在后悔都来不及。早知朝廷如此不济,我才不做这什么执金吾呢。”

“不做执金吾了,你想做什么?”

“我……”姜叙眼神闪了两闪。“贾公觉得我能做什么?”

“不好说,九卿可能有些困难。”

姜叙强笑。“不敢有此野望,请言其次。”

“一郡太守或许可以,但你未必甘心。”

姜叙眨着眼睛,不说话。九卿他是不敢想,至少暂时不敢想,可是一郡太守也的确不满意。吴国新制,太守不掌兵,只能治民,以后封侯的可能性远不如为将。况且天下统一在即,只剩下并州、益州未平,再不趁着这个机会统兵作战,以后可就没什么机会了。

“那么剩下的就是为将了。”贾诩重新垂下眼皮。“只是不知道伯奕想为什么样的将?一校之将,还是一军之将?是听人指挥,还是独领一部?”

“请贾公指点。”

“一校之将应该没什么问题,关中有兵近十万,需校尉、都尉两三百人,伯奕麾下又有步骑近千,只要不犯错,用执金吾的印绶换一个校尉,绰绰有余。”

姜叙悄悄地吁了一口气,目不转睛地盯着贾诩。孙策驾临河南,鲁肃赶去迎接,暂时还没有到关中来,杨修又走了,这关中的事取决于贾诩一人。贾诩许了他一个校尉,鲁肃大概率不会反对。但统领数百人的校尉并不能令他满意,他还想更多。

“如果你想做将军,那就有些难度了。关中想做将军的人很多,哪怕你向前走一步,都可能有人挡路,或者挡了别人的路。你要么放弃,要么……”

贾诩打了个哈欠,靠在车壁上,闭上了眼睛,声音变得含糊不清。姜叙却听明白了,若有所思的点点头。

第2342章 论道驿亭雨

回到城中,辞别了贾诩后,姜叙没有回家,径直来找杨阜。

杨阜也在等他。今天杨修起程,他本该去送一送,但公务缠身,无法成行,只能托姜叙代为致意。他们是姑表兄弟,两人从小就在一起玩耍。杨阜有智谋,姜叙勇猛耿直,两人配合一向很默契。

听完姜叙转述,杨阜思索良久,摇了摇头。“伯奕,你相信贾文和吗?”

“你不信?”

“不能不信,也不能全信。”杨阜站了起来,踱到廊下,看着阴沉的天空。可能要下雨了,乌云翻滚,压得很低,杨阜心头沉甸甸的,有些喘不上气来。“你想想伯俭,他从贾文和手中得了并州,可是结果呢?险些连命都丢在并州。”

想起阎温在并州的遭遇,姜叙心头微沉,原本很笃定的心情又飘荡起来,如同舟行湍流之中,随时可能倾覆。这是他到长安后才有的体险,在凉州时,渭水总是很平静,他以为一直如此,到了关中,他才知道渭水发起狂来有多惊人。听阎温说,河水也是如此,蒲坂以北的龙门处,河水浊浪滔天,就算有真龙都能淹死,更别说船了。

此时此刻,在他眼里,贾诩就是那条河,平静的时候微波不起,平易近人,发怒的时候惊涛骇浪,能够吞噬一切,毁灭一切。胡轸就是例子,几万步骑,转眼就没了,而贾诩甚至没有动一下手指,流一滴汗。

姜叙后背涌出一阵冷汗,粘在身上,很不舒服。

“伯奕,你就安心做个校尉吧,暂时不要有什么举动,一切等鲁督到任之后再说。我总觉得吴王这时候调走杨修,让贾诩主关中事别有用心。或许……”杨阜眯起眼睛,看着天空如银蛇般乱窜的闪电,幽幽叹道:“这是一个让我们自相残杀的圈套。贾文和是董卓旧部,我们是先帝旧臣,还有一些刘氏宗室,不管谁死,都是吴王乐见的结果。”

姜叙打了个寒颤。这时,天空突然一亮,一道闪电划过天际,紧接着一声巨响,轰隆隆的雷声就像在头顶炸响,连屋梁都震了两下,一块瓦滑落,摔在庭中的地上,“啪”的一声,碎成数片。

大雨倾盆,瞬间遮蔽了视线。

杨阜、姜叙沉默不语,静静地看着密集的雨帘和其间闪烁的电光,心头忽明忽暗。

……

鸿门亭。

马车停下,有骑士上前,撑开了伞,打开车门。杨修下了车,踩着积水,大步向亭舍大门走去。亭长、亭父已经在门口相迎,看到杨修走到,堆着谦恭的笑容,热情的请杨修入亭。杨修也没理他们,径直进了门,沿着走廊向后院走去。他多次往返于此,对亭中布局一清二楚,也知道那个小院不会有人,一定会为他留着。

经过一间驿舍时,杨修无意间一转头,见一个少女站在窗前,正仰首看天,脸上未施粉黛,白净如玉,配着樱桃般红润的嘴唇,极是醒目。虽然感觉到了有人从窗前经过,却没有动,只是眼皮微垂,与杨修四目相对。

虽然仅是一瞬,杨修却久久难忘。进了小院,换上干净衣服,他叫来亭长,假意询问亭中借宿的人员,很方便的打听到了那个少女的名字和身份。

名字很普通,姓张,名玉兰,身份却有些含糊,说是沛人,路传也是沛县的路传,却是蜀中口音。亭长也觉得奇怪,暗中留了意。亭长迎来送往,信息灵通,知道如今蜀王是吴王的敌人,蜀中常有细作来往,若能抓住便是大功一件。只是这女子孤身一人,而且进了房间就不出门,亭长一直没找到刺探的机会。

亭长说着,将张玉兰的路传摆在杨修面前。杨修仔细详细了一番,让亭长将这张玉兰请来。亭长转身去了,时间不长就回来了,张玉兰跟在他后面。进了门,张玉兰静静地站在门口,打量了杨修片刻,樱红的嘴角微挑,露出些许不屑。

“不愧是四世三公的贵公子,威震关中的杨长史,不仅能决人生死,连看雨都看不成了。”

杨修瞅瞅亭长,亭长吓得脸色煞白,连连摇头。杨修见了,笑道:“我本来倒没疑心你是细作,你一眼就认出我来,我倒不能不问一句了。怎么,蜀中也用女子为间了?”

“我不是细作。”张玉兰摇摇头。“我是天师道的祭酒,来关中传道的。”